图片视频广播校报
图说辽师[更多]
媒体师大

大连地区农业的“前传”

文章来源: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9-06-13 20:43:43 浏览次数:

 

    从远古开始,以大连为中心的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就极为活跃和广泛,留下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大连地区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农业从无到有,从传统的粟、黍旱作农业到稻作农业和旱作农业共存,农业种植的多样性越发凸显,农业不断发展,农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并最终在双砣子三期文化时期形成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家庭饲养业从品种单一到品种多样,逐渐成为先民稳定的肉食来源,这也是农业发展并日趋发达的一个反映。

    距今约6500年

    小珠山三期文化时期:

    承袭北方地区传统的

    农业种植

    就大连地区的生业经济而言,新石器时代的小珠山一、二期文化时期尚未发现农业遗物,但多见一些果实的果壳或种子,这说明农业刚刚出现,渔猎采集仍然是主要获取食物的手段。

    距今约6500年小珠山三期文化时期从王家村和吴家村的浮选结果来看,农作物包括粟、黍、小麦和大豆这些旱作农业。关于小麦的发现非常重要,但由于出土的数量较少,出土单位特殊,所以报告认为其年代和来源有待进一步测试和分析。旱作农业中,粟和黍占绝对多数,说明辽东半岛承袭了北方地区传统的农业种植。

    但无论如何,小珠山三期文化时期的农业出现了多样化这一特征,正是农业开始在辽东半岛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小麦和大豆的发现为研究农业的传播提供了重要资料。

    距今约4300年

    小珠山五期文化时期:

    已发现纬度最高的

    史前麦类遗存

    距今约4300年小珠山五期文化时期不仅出土粟和黍这些北方地区的传统农业种子,还发现有确定的小麦种子。正如报告所说,此次发现的小麦是目前发现的纬度最高的史前麦类遗存,处于小麦东传路线的最东端,遗存年代也较早,对于研究小麦在我国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但豆类种子小于同时期中原地区的豆类,说明海岱地区豆类的驯化刚刚起步,驯化进程慢于同时期的中原、关中地区。

    小珠山五期文化时期农业方面的一个重要发现是水稻遗存的发现,如在王家村遗址发现了碳化水稻的种子5粒。水稻在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已有较多发现,至龙山文化时期已相当发达,目前可以确定在龙山文化时期水稻已经传入辽东半岛。

    小珠山五期文化时期,粟和黍的数量有大幅提高,同时出现了大豆、小麦和水稻这些粮食作物,真正出现了农业的多样化。

    距今约3400年双砣子三期文化时期:

    农业生产进入新阶段

    青铜时代的双砣子一期文化和双砣子二期文化时期,相关浮选资料表明该时期农业存在稻作农业和粟、黍旱作农业,稻作农业较旱作农业比重大。

    距今约3400年双砣子三期文化大嘴子遗址出土了大量碳化谷物,盛装在6个陶罐内,经过鉴定,碳化谷物为稻米(属粳稻)和黍米或高粱。两类谷物各装在3个陶罐内,数量相近。发现成坛的农作物种子,说明该时期农业生产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农业发达。

    大嘴子遗址第三期是双砣子三期文化中具有相当规模的一个遗址,通过出土的大量石制农具以及谷物可以看出大嘴子遗址第三期的农业非常发达,从而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数量。农业构成也发生了改变,自稻作农业在龙山文化时期传入辽东半岛后,逐渐取代传统的旱作农业粟和黍一跃成为主要的农作物。

    家庭饲养业:从出现到成熟发达

    家庭饲养业方面,新石器时代的小珠山一、二期文化时期出现了大量的鹿骨,仅见少量猪骨和狗骨,说明该时期先民是以狩猎来获取肉食的,家庭饲养刚刚出现。

    小珠山三期文化时期仍然发现大量鹿骨,但同时发现大量的猪骨和一定数量的狗骨。猪是典型的圈养牲畜,在房址内还发现了陶猪和猪骨架,说明家庭饲养业已经产生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小珠山四、五期文化时期发现了大量猪骨,但鹿骨数量仍然较多,说明家庭饲养已经成为先民获取稳定肉食来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就鹿骨的数量变化来看,狩猎一直是当时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青铜时代,特别是双砣子三期文化时期,辽东半岛地区的家庭饲养已经成熟并稳定发展。从早期仅饲养猪和狗,到后来饲养猪、狗、鸡、羊等家畜家禽,家畜饲养业也出现了品种多样化,这是家庭饲养业成熟发达的反映。

    (作者系宝马bm555线路顶级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连日报:http://szb.dlxww.com/dlrb/html/2019-05/30/content_1503388.htm?div=-1